继续学习设计模式
还是没干什么事,看了一阵书,话说昨天把《设计模式解析》第二版还掉了,其实旁边的同事又马上借回来了,于是乎我就拿来看看,看得囫囵吞枣的,不过也比直接看GoF的要省力得多。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少会认真仔细地从头到尾看完一本技术类书籍,很多书甚至是只看了前言、序,或者目录就直接丢到一边了。虽是这样,就算没完整看完一本书,像那种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,像我这样的小虾,向大师学习时,能领悟到个一招半式也是受用无穷的了。
到今天为止,大致了解了Adapter、Facade、Bridge、Strategy、Abstract Factory这几种模式。简单地说来,Adapter是为了转换接口,Facade则是为了封装并简化接口,Bridge说是把抽象和实现解耦,在我看来,实际是把几种不同类的概念分类,避免组合爆炸,Strategy是为了封装算法,Abstract Factory则是封装一系列相关的类的实例化过程。在阅读《设计模式解析》的过程中,我还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,有些模式,或者说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案,其实都是通过将问题细化,将较细粒度的变化进行封装来实现的。比如书中讲述Strategy模式时,一开始例举的是直接继承,在论述了该例的缺点后,才抛出新的方法,其实就是把更小更精确粒度的变化提取出来并进行封装。在讲述Bridge模式时,也有类似的倾向和做法。再回想《重构》一书中,作者Martin Fowler则是更激进的做法,如果要给一段代码添加注释,则把这段代码提取出来,用有意义的函数名来阐述代码的作用。这从另一角度促使了小粒度代码段的生成。
《设计模式解析》一书的写作风格也是让人比较舒服的。作者会花一些章节进行理论或实际例子的讲述,再用一些章节描述模式,再讲述一些通用的理论,如此穿插的作法,反正我书看得少,正是第一次看到,感觉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并领悟。